作者:神經內3科 王耀
深夜,內科大樓,七樓。電梯門口突然一陣嘈雜,一個患者躺在平車上被家屬風風火火地推來。這天是年輕的劉旭值班,聽到嘈雜聲她早就急忙起身來到護士站,值班護士逄杰也嚴陣以待,幾個住院患者家屬遠遠地看著?;颊呷耸虏皇。瑫r而抽搐,經過簡練地詢問得知有癲癇病史、腦血管病史,迅速查體和比對門診檢查依據基本確定搶救方案,逄杰立即執(zhí)行,隨后安排床位,交代病情,安撫家屬情緒,一切有條不紊,這也讓家屬們對對面這兩個年輕人能力的些許懷疑變成了信任和依賴……隨著患者轉醒,家屬們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對一直站在床邊忙碌的劉旭和逄杰連聲感謝……辦公室中劉旭和逄杰正在核對病歷,患者家屬走進來掩上門,拿出兩疊錢硬往她們兜里塞,得到的是強硬兒客氣地回絕,“我這不是紅包,就是為了真心地感謝你們!”家屬一直念叨著,得到的仍是強硬而客氣地回絕。幾天后,患者已經大部分恢復,而這幾天,家屬也不斷找機會要“感謝”,“任務”都沒有完成。最后,家屬找到了孫明主任,向他豎起了大拇指:“你們這兩個小同志,好樣的!來你們科住院就對了!”
這樣的事,在七樓的老同志和年輕同志身邊時不時地總會發(fā)生。
神經三科成立三年來,在孫明主任和孫桂華護士長以及全科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地穩(wěn)固壯大,得到了醫(yī)療同仁和患者們的充分肯定,即使是新成立不久,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神經三科的梯隊建設一刻也沒有放松過。
無論是對輪轉醫(yī)師還是護士,帶教老師們都誨人不倦,讓年輕人們能夠迅速地獨立處理常見病多發(fā)病,雖然神經內科患者多、勞動強度大、責任重,年輕人們還是選擇了定在神經三科。在主任護士長的嚴格管理下和年輕人的醫(yī)療學習實踐中,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醫(yī)療安全、醫(yī)療質量和職業(yè)道德缺一不可!站在患者和家屬面前時,代表的不只是個人,也是整個科室整個醫(yī)院,甚至會代表到這個職業(yè)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在現今緊張的醫(yī)患社會關系中,只有嚴于律己,一絲不茍,才能對得起患者生命的托付和白衣天使這個稱呼。和劉旭、逄杰一樣,神經三科的年輕人們都在向老一輩學習著,與老一輩一起努力著,對科室的熱愛和對這個職業(yè)的熱愛讓他們不斷提高自我,神經三科就這樣,迸發(fā)著活力,在向一流科室的目標團結著,進步著。我們相信這支神七的隊伍會飛得更高,飛得更好,她的天空會更加廣闊!?。?BR>